Browse Source

将习得性无助的内容给转移出来, 并将其使用渐构网支持的格式重构

kindring 6 months ago
parent
commit
1fefd92fc0
2 changed files with 108 additions and 83 deletions
  1. 0 83
      渐构/22-06-15 例子,习得性无助,概念学习.md
  2. 108 0
      渐构/习得性无助.md

+ 0 - 83
渐构/22-06-15 例子,习得性无助,概念学习.md

@@ -27,89 +27,6 @@ A: 否,这是小红的自我感觉
 Q: 张三是一个经常出现在罗翔老师视频里的法外狂徒,无恶不做 这是否是例子  
 A: 否,对 张三法外狂徒 这一个梗的描述  
 
-## 习得性无助
-`#描述 定义`  
-指个体经历某种学习后,在面临不可控情境时形成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不可控认知,继而导致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
-
-`#描述 信息`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
-
-`#例1` 狗受伤不跑只呻吟  
-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
-`#例2` 某事失败怀疑自身能力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
-
-`#例3` 努力后成绩未好转,放弃学习  
-初中时,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努力,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促使他们对此做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
-
-`#描述 构建`  
-某个个体在努力之后发现没有办法改变结果,开始放弃努力的行为  
-
-`#补充`  
-指定`动物`(包括人)的某几次精力,让`动物`认为无论怎样都无法改变结果的情况.  
-
-`#例4` 牛无法挣脱可以挣脱的绳子  
-在牛小的时候用绳子绑在木桩上,等牛大了以后,依旧在绳子划定的圈里面活动.  
-
-`#例5` 小明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编程     
-小明在学习编程时,用了错误的方法,尝试背诵代码,  
-在一个月的努力后发现还是没学会编程,  
-开始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编程的料,认为自己是永远学不会编程的.  
-
-`#描述` 语言复述      
-人在少数特定的情况中或部分个例自我学习到了某种偏向消极意味的知识,来自我划定了思维边界的行为  
-
-`验证`  
-Q: 小红数学不好,在考好过一次后开始努力学习数学,成功考了一个好成绩,得出了努力就可以学好数学的结论.但是小红觉得努力学习数学太累了,于是选择不学习数学. 这是否为习得性无助
-A: 否,小红基于自身比较懒而选择不学习数学.与他学习到结论并不相同
-
-### 解决思路
-#### 分析产生的可能原因
-##### 太聪明了
-> 人越是敏感聪慧、心思玲珑,也就越容易感受到“世界的恶意”
-
-任何事物只要能被看得足够远,你总会发现它是如此不可靠。  
-更不用说那些在人生关键时期被命运薄待的人.  
-当其尝试去改变探索时更容易察觉到"学海无涯, 而吾身有涯" 这一现象,  
-从而产生失落感 
-
-#### 如何改变这类情况呢  
-##### 不在乱学
-> 当你学会扭转自身的认知过程, 一切就自然开始向反向转变了  
-
-`习得性无助` 这个词由两部分组成, `习得` 与 `无助`  
-而`无助`则更偏向现状,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现状. 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改变前面的`习得`, 可以尝试研究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
-所以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又是基于什么来得出这么一个`无助`的结论的.   
-这个结论真的对吗, 实验真的严谨吗, 是否可以设计一个更具备可行性的实验.   
-大胆的提出假设并以自己未实验品来去验证调整自己的猜想.  
-
-
-##### 满满收获  
-> 对信息的分析总结, 这些都会转变为你的窖藏  
-
-
-尝试对遇到的事情提出疑惑,并将其解决.  
-如此一来就可以从这些信息中获得收益了.  
-比如提出并解答如下问题,   
-1. 面对这种不可控的情形, 我可以采用何种策略来降低我的损失呢.  
-
-2. 我遇到这种情况是怎么样的一个心理过程, 背后可能是因为什么呢,  
-如果采用xx策略是否可以将这种心态转为正向的心态
-
-3. 这件事真的不可行吗, 我做的尝试是否还有着我没注意到的细节可以进行调整呢.
-
-4. 能否再提出新的问题呢?
-
-5. 是否还能有其它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呢
-
-再这些思考就可以变成自己的窖藏,一般人想求都求不到呢.  
-每次思考都是再给自己增加窖藏, 重复多次     
-试问用这窖藏了20年的老酒来招待朋友, 那多是一件美事.  
-这酒香将会飘满十里小巷.
-
-
 
 ## 概念
 

+ 108 - 0
渐构/习得性无助.md

@@ -0,0 +1,108 @@
+
+# 习得性无助
+> 该问使用`detc`标签来进行描述. 观看此文需要理解以下标签的概念:  
+> `#d` 用于表述描述性的内容, 例如概念的定义等  
+> `#e` 用于表示例子. 例如一个例子, 或者是一个反例(返例的情况我没有什么积累)  
+> `#t` 表示迁移. 迁移用于用一个类似的情况来描述一个新的概念. (类似例子, 但是又不是例子)  
+> 例如: 用钢琴按键按下后发出声音来描述神经突触接受到信号后产生反应的现象  
+> `#v` 表示测试, 用于写一个测试,用于验证是否能够正确的回答问题, 从而确定是否理解了问题  
+> `#c` 表示自定义内容.用来将不好区分的内容进行分类  
+> 标签后接的文字可以视作对这段内容的总结或者说标题
+
+## 何为习得性无助
+
+#d 定义  
+指个体经历某种学习后,在面临不可控情境时形成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不可控认知,  
+继而导致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
+
+#d 信息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
+
+#e 狗受伤不跑只呻吟   
+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  
+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  
+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  
+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
+#c 自认为无可救药    
+如果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
+
+#e 努力后成绩未好转,放弃学习  
+初中时,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努力,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促使他们对此做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
+
+#d 构建  
+某个个体在努力之后发现没有办法改变结果,开始放弃努力的行为
+
+`#补充  
+指定`动物`(包括人)的某几次精力,让`动物`认为无论怎样都无法改变结果的情况.
+
+#e 牛无法挣脱可以挣脱的绳子  
+在牛小的时候用绳子绑在木桩上,等牛大了以后,依旧在绳子划定的圈里面活动.
+
+#e 小明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编程     
+小明在学习编程时,用了错误的方法,尝试背诵代码,  
+在一个月的努力后发现还是没学会编程,  
+开始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编程的料,认为自己是永远学不会编程的.
+
+#d 语言复述      
+人在少数特定的情况中或部分个例自我学习到了某种偏向消极意味的知识,来自我划定了思维边界的行为
+
+#v 小红案例    
+Q: 小红数学不好,在考好过一次后开始努力学习数学,成功考了一个好成绩,得出了努力就可以学好数学的结论.但是小红觉得努力学习数学太累了,于是选择不学习数学. 这是否为习得性无助
+A: 否,小红基于自身比较懒而选择不学习数学.与他学习到结论并不相同
+
+##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c 解决思路  
+动物无法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去改变这一情况, 但是我们人类可以改变自己的这种想法  
+
+1. 分析产生的可能原因  
+2. 尝试制定改变计划  
+3. 改变自己的心态  
+
+#c 太聪明了  
+> 人越是敏感聪慧、心思玲珑,也就越容易感受到“世界的恶意”
+
+任何事物只要能被看得足够远,你总会发现它是如此不可靠。  
+更不用说那些在人生关键时期被命运薄待的人.  
+当其尝试去改变探索时更容易察觉到"学海无涯, 而吾身有涯" 这一现象,  
+从而产生失落感
+
+
+#c 不在乱学
+> 当你学会扭转自身的认知过程, 一切就自然开始向反向转变了
+
+`习得性无助` 这个词由两部分组成, `习得` 与 `无助`  
+而`无助`则更偏向现状,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现状. 我们能掌控的只有自己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改变前面的`习得`, 可以尝试研究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
+所以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又是基于什么来得出这么一个`无助`的结论的.   
+这个结论真的对吗, 实验真的严谨吗, 是否可以设计一个更具备可行性的实验.   
+大胆的提出假设并以自己未实验品来去验证调整自己的猜想.
+
+
+#c 转变为收获
+> 对信息的分析总结, 这些都会转变为你的窖藏
+
+#d 方案逻辑  
+尝试对遇到的事情提出疑惑,并将其解决.  
+如此一来就可以从这些信息中获得收益了.
+
+#e 问题示例  
+比如提出并解答如下问题,
+1. 面对这种不可控的情形, 我可以采用何种策略来降低我的损失呢.
+
+2. 我遇到这种情况是怎么样的一个心理过程, 背后可能是因为什么呢,  
+   如果采用xx策略是否可以将这种心态转为正向的心态
+
+3. 这件事真的不可行吗, 我做的尝试是否还有着我没注意到的细节可以进行调整呢.
+
+4. 能否再提出新的问题呢?
+
+5. 是否还能有其它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呢
+
+#c 窖藏老酒  
+再这些思考就可以变成自己的窖藏,一般人想求都求不到呢.  
+每次思考都是再给自己增加窖藏, 重复多次     
+试问用这窖藏了20年的老酒来招待朋友, 那多是一件美事.  
+这酒香将会飘满十里小巷.
+